腕上风华百年变迁:11只腕表讲述过去一个世纪的腕上美学

单品 2025-06-22 11 0
  当香奈儿女士说出“时尚易逝,风格永存”的时候,第一枚量产的腕表已经在市面上销售了数十年,而距离历史记载第一枚为了系于腕间而打造的腕表也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腕表可以超脱时间束缚的隽永,让所谓“风格”在表盘上得以清晰地呈现。   就如同我们习惯用迪奥的New Look裙、伊夫•圣罗兰的吸烟装、可可香奈儿的黑外套定格时尚的变迁一样,腕表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也有着标志风格的代表之作。这些堪称时代经典的时计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与风范,甚至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我们今天戴在腕间的时计,有着这个时代的审美,更延续着那个时代的“风格”。   1910年代 起飞时刻   卡地亚 Santos腕表 1911年   第一枚腕表到底诞生于哪一家一直说不清楚,一说是来自百达翡丽,又说是1812年宝玑为那不勒斯皇后定制的金链腕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枚投入量产可以在店铺直接买到的腕表来自卡地亚。   当时受莱特兄弟1903年第一次试飞成功的影响,全世界的冒险家和科学家们都投入到征服天空的伟大计划中去,其中一位就是Alberto Santos-Dumont。1904年,他向路易•卡地亚倾诉了他的需求,想要一块可以佩戴在腕上的表便于在飞行时读取时间。所以卡地亚创造性地使用皮革带和一个小扣子,让表可以戴在手上。随后卡地亚开始和瑞士著名机芯制造商积家合作,大量生产Santos腕表,于1911年开始在市面上销售。   1904年,Alberto Santos-Dumont向路易•卡地亚倾诉了他的需求,想要一块可以佩戴在腕上的表便于在飞行时读取时间。   这样一枚方形的腕表,在当时圆形怀表流行的当时可算是特立独行。但是也正因为方,让它与当时少数淑女会定制的小巧女式腕表划清了界线,得到了男性的追捧。以至于以后矩形成为卡地亚的标志性设计,衍生出著名的坦克系列,成为矩形腕表设计中的标杆。      1920年代 击浪前行   劳力士 蚝式腕表 1926年   在这个《了不起的盖茨比》所在的爵士年代,所有人都在蠢蠢欲动。装饰艺术风格开始萌芽,强调几何线条的重要特征,除了酒桶形、坐垫形、椭圆形,乃至其后风靡表坛的三角形、八边形腕表,都始于此。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是1926年劳力士蚝式防水表。所谓“蚝式”,便是基于一种由旋入式表壳后盖、外圈和上链表冠组成的缜密系统,由劳力士发明,并首次在腕表上做到了防水、防尘功能。这一年的蚝式腕表有一款是正儿八经的八边形——它的轮廓被柔化棱角之后延续下来,奠定了眼下所有潜水表的基本形态。   1927年,年轻的英国女士梅塞迪丝・吉莉斯(Mercedes Gleitze)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伦海峡。在游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终点之后,她佩戴的腕表依然丝毫无损、运行如常。这让蚝式腕表多了几分英雄气概。      1930年代 淑媛觉醒   梵克雅宝 Cadenas腕表 1935年   装饰艺术风格在1930年代大行其道,几何之风愈演愈烈。这个时期的珠宝受此影响诞生了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作品,而彼时世界级珠宝客户温莎公爵夫人提供的奇思妙想,更为这场潮流推波助澜——甚至波及腕表的设计——梵克雅宝的Cadenas腕表便是如此诞生。   这枚腕表乍一看如同一个锁形手链,坚硬的棱角与圆润的半圆形扣环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正是装饰艺术风格的范本。表盘比半枚指甲还小,掩藏在锁扣之间的斜面,这是因为彼时淑女在社交场合读取时间尚属失礼——诸多巧思,都是为了让读时变得如“笑不露齿”一般温婉含蓄,正是一个时代淑女风范的缩影。      1940年代 战场制霸   IWC万国 马克10腕表 1940年   两次世界大战,军用腕表也随之蓬勃发展。在诸多军表当中,马克(MARK)系列名垂青史。从1900年代推出马克1到马克8,这些军队订购的腕表应用在不同国家不同战斗领域。直到1936年,IWC万国推出了首款飞行员腕表,定名为Spezialuhr für Flieger(德文,意为飞行员专用)刷新了历史。这款表被腕表收藏界称作马克9。   西马、绮年华、浪琴、欧米茄,以及积家和万国等十二个厂商制造出的马克10   也许是受到万国这种军用腕表的启发,在1940年,英国国防部与12个厂家签约,生产这种新型的军用腕表,用于广大正在对抗法西斯的各类陆军部队。这种军用腕表,被称为马克10。西马、绮年华、浪琴、欧米茄,以及积家和万国等十二个厂商,所制造出的马克10设计制造标准基本一致,均为黑盘钢圈小三针配夜光时标和指针,并在12点位置不同的品牌Logo之下有一个英国国防部的代表标志小箭头。基本上后世大部分的飞行员腕表乃至军表设计都源自于马克9和马克10。      1950年代 银河绮梦   汉密尔顿 Ventura腕表 1957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无线电、核弹、人造卫星、火箭飞船这些宇宙科技的出现,给予人类前所未有的勇气与热情去畅想未来——于是一系列未来主义的设计喷薄而出,将这场狂欢推向高潮。   Ventura探险系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炫酷”诞生的。这款腕表的设计思维极其“炸裂拉风”,三角形的表壳设计如同一艘太空飞船,机芯更是异想天开地首次以电池代替发条盒、为机械机芯提供动力——虽然准确率极低,每天可能会快慢几分钟,电池也不经用,但却里里外外都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思潮。这款腕表的复刻版反复出现在科幻电影《黑衣人》系列里,不能不说是一个绝佳的注脚。   Ventura探险系列曾为“猫王”所钟爱,后世的复刻版本中,也有专为纪念猫王而推出的特别版。      1960年代 超薄竞赛   伯爵 12P机芯超薄腕表   在万事都在标榜“高科技”的时代,超薄机芯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代名词,催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超薄竞赛。在超薄竞赛的初级阶段,众多品牌都选择手动上链机芯作为突破口,显然是看中手动机芯不需像自动机芯一样设置摆陀装置更显纤薄之故。正当自动机芯无人问津的空当,伯爵的超薄自动机芯12P在1960年登上了舞台。   上世纪50年代的自动表厚度大都在5至6毫米,从这一点来看,厚仅2.35毫米的12P确实是一件充满诚意的作品。12P以双向上链的四分之一微型自动摆陀(俗称珍珠陀)为上链机制,消除了传统摆陀带来的厚度影响。不过此后随着石英机芯加入,超薄竞赛愈演愈烈,并且大有逐渐走向失控的倾向。虽然有更薄的机芯问世,但都有机械硬伤。于是当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12P便成为极其标志性的存在。   Gérald Genta的设计草图(左)和1972年第一款皇家橡树   1970年代 棱角峥嵘   爱彼 Royal Oak腕表 1972年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瑞士传统制表业遭遇石英机芯的冲击,大幅衰落,称作“石英危机”。而在这个时期里,瑞士制表家族面临两种选择——坐以待毙,或者突破创新。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便在1972年诞生。这枚定位高端的八边形精钢运动腕表,以剑走偏锋的姿态,赢得了这场乱世中的突围战。   设计了这款腕表的钟表大师杰拉德•查尔斯•尊达(Gerald Charles Genta)堪称钟表界的毕加索。他在同一时代又为百达翡丽设计了著名的Nautilus鹦鹉螺系列,同样以类似八角形的表壳为人追捧,可谓影响深远。   1983年,宝珀以Cal.6395机芯将全历月相盈亏显示功能重新带回表坛。   1980年代 月相复兴   宝珀 月相盈亏腕表 1983年   “石英风暴”这期间很多品牌为求生存,不得不降低成本,一些看似不实用的复杂功能也从机械腕表的领域中被剔除,其中就包括月相显示功能,一度在表盘上销声匿迹。虽然危机在1980年代仍然相当可怕,但已经有瑞士制表品牌开始意识到一味拼成本没有未来,他们转而投入到古老的制表技术中去,掀起一场光辉的复辟运动。   1983年,宝珀以Cal.6395机芯作为试金石,将全历月相盈亏显示功能这一消失已久的古典工艺,重新带回表坛。放弃与石英腕表在价格上的混战,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坚守被遗弃的复杂工艺,让机械之美不证自明。月相的回归代表了经典制表美学的重生,古老的表盘设计再次找回生命力,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发光发热。      1994年10月24日朗格发布了重生以后的第一批腕表,代表德式制表的崛起。   1990年代 德表崛起   朗格 朗格1腕表 1994年   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轰然倒塌,标志着德国的全新局面,也让一个古老的德国制表家族获得了重生的机会。1990年,作为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瓦尔特•朗格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格拉苏蒂,召集自1950年代被政府充公的朗格表厂旧部和新人。他们历时四年打造了一系列全新的朗格腕表,并在1994年10月24日举行了发布会,其中就包括朗格1腕表。   曾经的朗格代表了德国制表的最高水平,而重生后的朗格亦是如此。偏心大日历显示、鹅颈微调、四分之三夹板、黄金套筒、蓝钢螺钉——这些代表德国制表风格的机械元素于朗格1身上尽数展现。传统制表美学,在朗格1身上有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德式风格也由此复兴,逐渐形成与瑞士制表分庭抗礼之势。      2000年代 怪力乱神   MB&F HM1时间机器1号腕表 2006年   进入21世纪,制表界开始探索机械制表的边界,一些独立制表工作室纷纷成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解读机械与时间的可能性。品牌海瑞温斯顿在2001年推出的Opus系列便是天马行空的典范,对钟表的传统审美观进行了很大颠覆。而最早负责此项目的Maximilian Büsser在不断地与“怪表”打交道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MB&F。2006年凭借HM1时间机器1号腕表一鸣惊人,从此打开了独立制表的全新局面。      2010年代 智能为王?   Apple iWatch 2015年   确实,苹果腕表在这里显得有点不够档次,很多钟表业内人士甚至对这件产品嗤之以鼻。但这块表确实撬动了世界腕表市场的格局,并引领了智能腕表市场的崛起。从今年开始,各大制表品牌都开始试水智能设备,宝格丽的豪华腕表引入了近场通讯技术;百年灵的腕表可以与手机APP共享数据;万宝龙和IWC万国表都在尝试拥抱智能表带……新的风格开始发芽成长。   从那不勒斯皇后接到宝玑的金链鹅卵形腕表,到卡地亚的Santos戴上飞行员的手腕,经历了一百年的时光;而从Santos腕表的腾飞入云,到如今苹果智能腕表的横空出世,又是正好是一个世纪。两百年的时光里,腕表这件奇妙的时间机器,也经历了一段奇美壮绝的旅途。即便是恒久不变的风格,也在百年的时间洗礼后,凝聚成光阴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