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印象】|透过老照片看一看,民国时期的上海豪车已遍地

腕表 2025-06-24 14 0
  1901年,一个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轿车带进上海,第二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才批准这两辆外国车上路。也是1901年,袁世凯花重金送给慈禧太后一辆敞篷座驾,该车被认为“中国第一车”。      图为清末,两个贵妇人坐在汽车景片前拍照。   跟上海的态度不同,几年以后,晚清政府批准了一场从北京到巴黎的汽车拉力赛。随行的一位记者写道:“我感到纳闷的是,北京人似乎对汽车这种西方的新玩意儿没有太大的兴趣,简直可以说是无动于衷。就连顽皮的小男孩也不愿向汽车多看一眼。”      图为1907年,拉力赛上的汽车。   汽车是洋人的发明。晚清时期,行驶在中国街头的轿车,属外国使馆和租界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达官贵人的。比如,当时的醇王府购置了一台汽车,铁道宣抚使盛宣怀也购置了一台福特车。中国开始陆续进口外国汽车,但在数量上却十分有限。      图为1907年,法国使馆的车行驶在北京街头。   民国被称为“世界汽车的博物馆”。各种汽车广告见诸报端,如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等。上海是当时最时髦的城市。      上海——世界汽车的博物馆。   1922年,一辆二手的福特轿车在北京的成交价为8000大洋,对于年薪20大洋的低收入阶层而言,买一辆二手轿车比如今买一套住房还要困难得多。      图为1934年影视明星王人美与金焰在南京合影。   在民国年间,能买得起汽车的,无外乎达官显贵、富豪商贾。到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      图为1940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和后来任外交部政务次长的傅秉常在轿车前合影。   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也曾制造出自己的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但是由于抗战爆发,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并未成功。市场上依然是外国品牌主导。      图为1949年福特汽车在上海街头挂的广告牌。   备注: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